【共同社4月8日電】據共同社的統計獲悉,作為去碳化措施的一部分,日本企業向東南亞等地出口二氧化碳並封存於地下的計劃在過去約兩年驟增,至少有13項。電力、鋼鐵、煉油等排放量大的企業參與其中,預計最快將在2030年前後啟動。這表明放眼今後的大幅減排和“淨零排放”,企業認為在海外儲存是維持產生二氧化碳的業務的可行方案。

  日本政府也考慮在2030年實現二氧化碳地下封存的實際應用。國內被視為適宜地的枯竭氣田等較少,展現出也希望在海外推進的姿態。另一方面,降低地下封存的成本成為課題,商業層面的實際應用先例從全球範圍來看也很少。當地也出現了對接納發達國家所產生二氧化碳的反對意見,日本政府與企業能否按預期推進計劃尚難預料。

  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中前在發電站、工廠等回收並深埋於地下的技術被稱為“CCS”(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

  三菱商事、引能仕(ENEOS)等4家企業探討將東京灣周邊火力發電站和煉油廠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液化,通過船隻運送至馬來西亞封存的CCS項目。預計全年回收約300萬噸,最晚到2030年度啟動。此外,中部電力等已著手調查將名古屋港周邊發電站和工廠產生的二氧化碳封存於印度尼西亞的項目可行性。

  住友商事、JFE鋼鐵等力爭將瀨戶內・四國地區產生的二氧化碳封存於澳大利亞。大阪燃氣等設想在亞洲太平洋地區封存鋼鐵、化學等產業國內工廠產生的二氧化碳。

  環保團體“地球之友(FoE)馬來西亞”3月發文抗議日本政府和三菱商事等,譴責“日本應做的是減排,而非出口和丟棄至其他國家”。三菱商事表示“將在獲得當地居民理解的基礎上展開工作”。(完)